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怎么做职业规划!!!

发表时间:2019-7-10 13:43:20阅读次数:632


说起职业规划,有人会说:没新意,不就是未来的目标嘛!对,但是有人想过这个目标应该怎么达到,实施步骤又是怎么样,有考虑过吗?
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,它包括职业定位、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。
说简单点就是:你能干什么?你的目标是什么?你怎么实现目标?
职业不等于工作,职业规划也不等同于一段一段的工作累加。工作是一个具体的岗位概念。而职业,是更广阔的维度,是一段可持续的过程。


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,我们最容易碰到的四大误区:  

误区一找最赚钱的
从小到大,你一定听亲戚长辈说过类似的话:报志愿,报那个最热门的;找工作,找那个最挣钱的。
第一大误区:把工作是否热门当做职业选择的依据,喜欢从众,追求短期利益。
热门随时会变冷,行业随时会消失。我们也许知道明年的就业形势,但是确定不了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市场。从众,追求热门,往往容易成为炮灰。

误区二规划周期太长
做职业规划的时候,很多人都觉得现在就决定未来几十年要做什么事,真的太难了。
第二大误区:设定职业规划路径太长。
没必要把职业规划想的那么沉重,仿佛要搭进去自己一生。这样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,害怕试错成本太高,导致根本不敢迈出第一步。
职业规划其实是分阶段性的,三五年可以规划,十年也可以规划,大可不必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。还有,这个时代早就没有完全稳定的工作,也就没有完全稳定的职业规划。你可能往前走两步,甚至往旁边走两步,这都不意味着你是错误的。探索也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。
所以,要不赶紧迈开脚,走两步试试?

误区三过于依赖别人的经验
向周围的人请教职场经验。这本来是好事,但是他们把前人经验当做人生信条开始执行,觉得别人都走过的路,不会出错。
第三大误区:把他人的经验当决策,忽略了个人情况。
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社会人。每个人的性格特质、资源积累、能力优劣势、职业价值观都是无法复制的。走别人的老路,不针对个人定制职业规划,走错的风险极大。
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。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, 却不能把他人的经验当决策。

误区四害怕沉没成本太高
Q1: 我不喜欢现在的行业,但是转行的话,之前的工作积累和人脉是不是就都白费了?
Q2: 我厌恶了现在的工作,但我已经三十岁了,我还能换工作折腾吗?
这些问题,其实都有一个固定思维:害怕沉没成本太高。
回答上面的困惑:
A1: 转行不代表人脉和经验全都浪费,只是可能有部分损耗而已。工作中培养的能力还能继续发挥,你的人脉圈还可以继续整合资源,介绍非本职能力圈外的工作。
A2: 三十岁只不过是职业生涯的一个节点,即使你已经工作十年,还有30年、40年甚至50年的职业生涯。拿后面几十年,来迁就前面短短几年的错误。怎么算都不划算。
总结一下,职业规划的四大误区:把热门当做择业的依据,以为职业规划定终身,把他人的经验当决策,把沉没成本当成本。



     那么怎么才能做好职业规划?   

职业规划=职场定位+设定目标+执行路径

1 职场定位:找准你的三板斧
职场定位需要考虑三个维度:兴趣、能力、价值。
职业生涯最怕的,就是选择了不喜欢的、不适合自己能力和天分的、走下坡路的行业。这就不是职业生涯了,而是“职业悬崖”。
其实人和人在上学的时候,起点差不太多。但是工作几年后,就会拉开很大的差距,原因就是职业错配。
如何找到职业定位?
01 以兴趣为导向:你喜不喜欢这份工作?
职场常态:找工作的时候,“差不多”就行;工作了一段时间,都感觉“差很多”;被事务性的琐事磨得没脾气,被无法升职加薪气到模糊。
但是感兴趣的工作,就不一样了。很多时候,我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,就不会觉得那么辛苦不值得,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充实感,不会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。
02 以个人能力为基础: 你有没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?
职业布局是一件长时间的过程,需要有持久前进的动力。没有天分,没有能力,很快就蔫了。光喜欢还不行,能力和天分必须得达到。
03 以市场需求为参考: 你所在的行业,有没有前途?你的工作,市场价值多少?
行业有没有前途,工作有没有市场价值,决定了我们的薪水和社会地位。这些,是我们职业发展的支点。没有钱、没有地位、没有价值,一般人是做不来的。
如果一个工作明摆着就是夕阳产业,你还投身这个行业,那就如同飞蛾扑火,你要确定自己是否能承担这个代价。选择,比努力更重要。
总结下来,就是根据市场需求,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,找适合自己的职业。
可能你会问:如果两种工作都有市场价值,一个很喜欢但是没啥能力,一个兴趣一般但是能力很强,怎么选?
个人建议是看你处在什么状态,逆境还是顺境。逆境时候,最好选择那个能力很强的,加深兴趣;顺风顺水的时候,则要选择自己兴趣很强的,培养能力。
别纠结什么是最好的工作,适合自己的,就是最好的。

2 设定目标:写一封未来简历
你可以做这样一件事:拿出纸笔,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份简历。
写这份简历的时候,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?
“我在哪里工作?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?我获得了哪些证书?我考取了什么学位?我有了哪些核心竞争力?我完成了哪些好项目?我解锁了什么新技能?”
这些,就是你职业生涯未来五年内想要达成的目标。
有一句话叫“活到老,学到老,干到老”,随着我们年龄的延长,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,可能长达40年之久。现在行业日新月异,我们设定目标不能一蹴而就。这时候就需要分阶段设定职业目标,或者五年,或者十年,都可以。
阶段目标的重点在于小步快跑的多段式规划。
每个阶段都要根据内外部条件做及时调整,这个可以极大的避免最开始那个“行业不行了”的场景困境。如果你的行业五年后变成了夕阳产业,那么你就要重新调整职业规划,看看自己的喜欢是否要为市场需求做出让步。
总结下来就是,设定阶段目标,分阶段专注做事。
在每个阶段中,通过了解行业发展、市场趋势、个人能力的变化,要做出及时调整,预估自己未来的职业风险和机遇,提前规划应对。

3 执行路径:画你自己的路线图
职业规划设定的再优秀,不去照做,就都是纸上谈兵。想好了职业定位,确定了阶段目标,下一步就是找出自身差距,把目标转化成具体措施去执行。其实通往终点的路不止一条,无非有的快有的慢,有的直有的弯,每个人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路线图。
01 查漏补缺,提升定向能力
既然现实与目标有差距,那首先肯定是要查漏补缺,弥补能力不足。
在职业发展中,需要注意两大能力的提升: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核心竞争力,以及应对职业不确定性的可迁移能力。一个人的时间有限,工作中要做的事情很多,尤其是职场初期。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这两种能力,刻意练习。定向能力的提升有很多途径,比如看书、请教同事、参加培训等等。
02 借助外力,构建关系网络
首先,建立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人脉。
这个人脉绝不仅仅限于同事之间。你的上级、客户、合作伙伴、身边的同类、行业猎头,都是你的人脉关系圈。比如说多去向职场前辈讨教经验,多去参加行业交流会,多去学习相关课程弥补自己的能力不足。
其次,增加你的能力曝光度。
比如说在微博、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思考,去相关行业的报刊杂志或者公众号上投稿,在行业交流会上多发表自己的看法,这样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你的能力和兴趣所在,增加你朝向往职业靠拢的机遇。
03 及时复盘,做好规划调整
职业规划需要根据内外部情况作出具体调整。我们在进入一个行业前,即使功课做得再多,也无法做到对具体岗位百分百了解。可能你进入公司后才发现,这个岗位并不适合你的职业设定,或者行业变革对你所从事的岗位有颠覆性的冲击。这时候就需要主动复盘,对现有工作、个人能力、职业规划进行重新匹配调整。可以优先考虑申请内部转岗,也可以选择跳槽。
总而言之,没有终身的规划,也没有完全稳定的职业规划。
总结一下,职业规划的终极要义:了解你自己,规划好自己适合做的事情,贯彻执行它。

最后,请你思考一下下面三个问题:
我的工作培养了哪些核心竞争力?
我的工作是否可以帮助我实现下个阶段的目标?
我在工作中如何分配时间来实现目标?
这三个问题,希望你能常常思考,常想常新。职业规划绝不是在一家公司一个职位上晋升这么简单,需要像运营产品一样经营自己。不断升级与迭代,才能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,达成理想的晋升途径。
职业生涯不是短跑比赛,是一场长达40年的马拉松。不管你是刚毕业、工作了十年,还是准备换行跳槽,如果你以前没有规划,那就从现在开始做起来。
往事不可追,未来犹可期。最好的职业规划时间是5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
版权所有:杭州革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 浙ICP备16015775号-1